以下是百度百科对内容真实性的核心要求及执行机制,综合2025年最新规范:
一、基础原则
客观事实准则
只收录与实际存在事物一致的描述,禁止虚构、编造或缺乏根据的内容(如谣言"食盐抗辐射")
需区分真实事物与文艺作品虚构内容(如《三国演义》对历史人物的演绎需明确标注出处)
可查证性要求
每段内容必须对应权威参考资料,个人记忆、论坛传言等不可作为依据
企业官网、自媒体内容无效,需引用政府网站、央媒等第三方独立信源
二、权威信源标准
信源类型 有效示例 无效示例
政府类 苏州市政府网、国务院公报 未备案的"山寨"政府网
媒体类 人民日报、新华网 自媒体号、论坛帖子
学术类 知网论文、ISBN出版物 非核心期刊文章
商业机构 上市公司年报(经审计) 企业宣传文案
注:参考资料网站不稳定或存在跳转的将被判定无效
三、内容规范
表述限制
禁用主观评价词汇(如"最佳""领先")和营销引导(如"点击官网")
数据需精确到具体数值(如"2024年营收1.2亿元"而非"业绩优异")
特殊情形处理
争议性内容需同时呈现多方权威观点(如学术争议需并列不同学派论述)
动态信息(如企业高管变动)需在事实发生后48小时内更新参考资料
四、审核机制
双重过滤系统
机器初审:自动拦截无参考资料、含敏感词的提交
人工复审:专业团队核查信源权威性与内容匹配度
持续监督
用户可举报不实内容,官方需在24小时内响应
定期校验高流量词条(如每月TOP1000词条全面复核)
五、违规后果
轻度违规:删除问题段落并警告(如未标注出处的引用)
严重违规:冻结账号3-6个月(如伪造政府文件作为参考资料)
法律风险:散布谣言等行为将依法移交司法机关
建议编辑前通过百度百科帮助中心查询最新细则,或使用官方"百科助手"工具预检内容合规性。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ubaike.cn/baidubaikechuangjian/2043.html